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善于把握發展大勢,牢牢掌握歷史主動,是我們黨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我國城市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以歷史的縱深感把握當下、洞察未來,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主動適應城市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識變應變求變,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準確識變:我國城市發展處于新的歷史方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能級、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宜業宜居水平、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水平、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城市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為城市發展標定了新的歷史方位。根據世界各國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當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城鎮化將進入穩定發展期。2024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7%,超過9.4億人生活在城鎮。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近年來,城鎮化率增速明顯放緩,2011—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39個百分點,2021—2024年降為0.78個百分點。

“兩個轉向”的重大判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城市發展歷史方位的精準把握。城鎮化和城市發展形勢的深刻變化,既帶來發展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傳統的城市開發建設方式難以適應新形勢新階段,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需要加快。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總體上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高品質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發展過程中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疊加,城市安全韌性亟須增強。城市日益成為復雜的巨系統,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

科學應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著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立足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和挑戰,在指明我國城市發展新形勢新方位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強調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同時提出“一個優化、六個建設”的重點任務,這是適應和應對城市發展變化的頂層設計和總體方略。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關鍵是要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內涵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的城市發展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要求,“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2019年在上海考察時強調,“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2023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嚴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推動城鎮空間內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2024年在天津考察時指出,“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創新城市治理,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增強發展潛力、優化發展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更加凸顯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城市內涵式發展涉及城市的空間格局、經濟增長、綠色轉型、安全韌性、功能品質等多個方面,涵蓋城市規劃、建設、更新、治理等多個環節,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推動城市發展,要從空間擴張、規模驅動轉向存量提質、創新驅動,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體制機制,實現城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必由之路。

主動求變:切實把握“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則

牢牢堅持和準確把握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戰略取向,必須堅持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則。這一重要原則,是做好城市工作的辯證法,是城市工作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體現了我們黨對城市發展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彰顯了因時因勢主動變革的高度自覺性。

理念變革。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城市工作不能“只見物、不見人”,要更大力度“投資于人”、服務于民,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牢固樹立、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城市工作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牢牢抓住讓人民群眾安居這個基點,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一體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下功夫建設好房子。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在標準、設計、材料、建造、維護等方面系統發力,為人民群眾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把新房子建設成為好房子,把老房子改造成為好房子。下功夫建設好小區。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下大力氣解決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改善小區居住環境,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下功夫建設好社區。打造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更好關心呵護“一老一小”,加快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持續增加公園綠地、體育健身、休閑游憩等公共場所,建設精品街道、活力街區。下功夫建設好城區。推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因地制宜建設綜合管廊,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構建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方式變革。發展方式決定發展方向。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城市發展進入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過去那種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的發展方式無法持續,大量投入、大量消耗的粗放外延式發展模式迫切需要改變。不斷優化城市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破除盲目擴張“攤大餅”等問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促進城市發展方式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質轉變,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堅持先體檢、后更新,從問題導向查找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從目標導向查找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以體檢找出的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謀劃好、實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發展工程。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穩妥有序推動城市群一體化和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增強超大特大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中小城市和縣城承載能力,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城市內部空間統籌,持續提升空間利用效率,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統籌兼顧資源環境約束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培育綠色建筑新增長點。深入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構建連續完整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引導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加強建筑垃圾處置利用設施建設。

動力變革。動力是城市活力、競爭力的基礎。要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持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和城市風貌“千城一面”。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推動各地城市深入挖掘自身的自然稟賦、歷史積淀、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向創新要動力、向文化要動力、向開放要動力,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因城施策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完善城市功能,營造高水平創新創業空間,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新型建材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智能建造,培育現代化建筑產業鏈,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賡續城市歷史文脈。樹立系統整體保護理念,健全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交相輝映。注重以用促保,活態傳承,真正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突出文化特色、地域特征,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讓中國建筑長“中國臉”。促進城市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城市開放環境和服務,營造國際化城市生活空間,更好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推動城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人居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提升世界城市日、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影響力。

重心變革。現代化城市要有現代化治理。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我國城市已經進入“三分建、七分治”時期,治理在城市工作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改變過去“重建設、輕治理”的思維和做法,創新治理理念、模式、手段,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大治理投入,下好“繡花”功夫,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讓城市運行更高效、群眾生活更便捷。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機制。發揮好“一委一辦一平臺”作用,推動建立健全城市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城市管理統籌協調機制,切實形成工作合力、提升管理效能。推動構建城市管理與相關領域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的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動城市管理融入基層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等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工作,推動治理重心和配套資源下沉,做到宣傳進社區、服務進社區、管理進社區、執法進社區,高效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進城市精細化智能化治理。完善和用好網格化管理機制,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實事做起,從老舊小區、房前屋后環境改善做起,深入開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小微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等行動。深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構建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拓展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公共服務“一網通享”。

方法變革。城市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牢固樹立系統思維,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加強城市各領域、各環節、各主體統籌,增強城市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堅持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做好新時代城市工作,必須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在城市工作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加快構建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城市空間、設施、管理韌性。結合市政道路、生態廊道、綠地空間、河湖水系、地下空間等建設,優化防災避險空間布局。加快建立房屋體檢、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房屋保險三項制度,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推進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普查,逐步更新改造老舊基礎設施,及時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改革完善城市工作基礎性制度。大規模增量建設時期形成的城市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體制機制,已不能滿足新階段城市發展的要求。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破除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依法治市,及時運用法治方式鞏固改革成果,加快推動完善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等領域法律法規,加快建立健全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和制度體系。

圖片

2025第十二屆中國(成都)國際管網展覽會將于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作為一場集展示、交流、合作于一體的行業盛會,成都管網展將為全行業帶來新的商機和合作機會。屆時,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確保您參展、參會、參觀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獲得滿意的體驗和收獲。

讓我們一同開啟管網領域的新征程,共同譜寫成功的商業篇章!期待您的蒞臨!活動咨詢與報名方式:聯系電話:徐斌: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