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時期(2026-2030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第一階段任務,也是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
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五五”規劃作為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銜接規劃,其出臺對于指導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社會發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做好耕地保護和農業科技創新兩篇文章,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端牢端穩。
健全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強化價格、補貼、保險等政策支持,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好農村改廁、垃圾圍村等問題,逐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我國擴大內需既有空間,又有潛力。《建議》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商品消費擴容升級;保持投資合理增長,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這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上向好。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度規模已達到50萬億元,但惠民生、補短板、育動能等任務還很重,必須把“錢”特別是政府資金更好地用在發展緊要處,花在群眾生活上。對此,《建議》提出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加強政府投資全過程管理等舉措,將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不斷增進投資的綜合效益。 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已從過去的328項減到目前的106項,4200多件阻礙要素流動的政策舉措得到清理,但還有不少堵點和卡點。對此,《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范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將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種市場障礙,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 《建議》明確推動東、中、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動力源,長江、黃河兩條綠色發展帶取得新的突破;推動跨區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聯通”設施建設,健全區域間規劃統籌、產業協作、利益共享等“軟協同”機制等舉措。 關于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建議》提出強化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推動戰略性產業、能源資源基地等布局優化等舉措。 《建議》提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科學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等舉措,這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循環,蘊含巨大內需空間?!笆逦濉睍r期預計將建設改造地下管網超過70萬公里,新增投資需求超過5萬億元。 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建議》提出加強海洋開發利用保護,加強重點海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堅定維護海洋權益和安全等舉措,這將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 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